什么是美联储?银行中的银行?

美联储,又名美联储,代表的是美国中央银行体系,依据美国国会在1913年所通过的〈联邦准备法案〉而创设,原意是避免再次发生1907年的银行危机。

alt

由以上阶层图可以看出,联邦储备系统由两个组织组成:联邦准备系统理事会联邦准备银行。至于负责公开市场相关操作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也是由这两个组织所组成,只是有较为不同的规则,整理成下表:

联邦准备系统理事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准备银行
组织功能1. 决策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2. 审核12家联储分行贴现率
3. 为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常任委员
美国公开市场操作(如决议调升基准利率、扩大QE..等)皆透过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作为宣布政策的管道,纽约联储银行代为执行。1. 管理及规范银行业,制定贴现率等
2. 透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执行货币政策
3. 其他如经济教育、研究等
人员组成美国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任期为14年,原则上不允许连任,但可以由总统再次提名、参议院批准而获得实际连任。 主席任期4年,可以连任。 联邦准备系统理事会(7人)、
纽约联邦银行行长(1人)、
其他11家联储分行轮流担任剩下空缺(4人,任期一年)
波士顿、纽约、费城、克里夫兰、维吉尼亚、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明尼亚波利斯、坎萨斯、达拉斯、旧金山
人数共7人共12人共12人


美联储的核心 ─ FOMC

FOMC拥有制定公开市场操作政策的权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Federal Funds RateQE等货币政策的制定,往往拥有投票权的理事,在开会前的谈话就足以影响金融市场。当然享有固定投票权的理事会成员以及纽约联储银行总裁往往就拥有更大的份量。

FOMC的会议,每次都会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关注。而不同时间所召开的会议也会有不同的焦点,简单整理如下:

  1. FOMC委员会由联邦准备系统理事会(7人)、纽约准备银行总裁(1人)、地方准备银行总裁组成(4人)。其中,地方准备银行总裁需要轮替,每次任期仅一年。

  2. FOMC每年会开八次会议,在每一季的第一个月及第三个月召开。

  3. FOMC的会议中,以每季的第三个月较为重要(3月、6月、9月、12月), 会议后的声明会针对美国当前经济状况做预估(GDP和通胀),也会有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目标预期。

美联储的历史

美国最早拥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并非现在的美联储,而是1791年所相继成立的美国第一银行及美国第二银行。一直到了1800年初期的「自由银行时代」,美国并没有一间檯面上正式的中央银行,而是到了1862年后,由一间私营的国家银行系统(J.P Morgan)行使了中央银行的职权。1907年,美国发生了银行危机,当时的金融市场出现一段时间的恐慌,爆发危机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下跌了超过50%。但由于当时并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为金融市场注入资金,而是当时着名的金融家J.P. Morgan,投入大量的资金稳定市场,并在行动后说服其他的银行家也跟进,才让这场恐慌受到有效的控制。而这次的恐慌及J.P. Morgan的举动,也被视为是中央银行职权的先驱,市场也出现了需要一个「银行中的银行」来管理金融市场的声音。

我们将美联储的历史分成以下4个区间:

一、战时美国的美联储 (1914-1970)

在这个阶段,也就是奠定美国后续世界霸主的时期,经历了两次的世界大战并取的胜利。战时的美国以国防支撑整体经济增速,战后的美国以重建等扩大支出作为经济增速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阶段也出现了美国历史上十分严重的经济衰退,1930年间的经济大萧条,时任美联储主席的Marriner S. Eccles曾对货币政策做出以下的解读:「货币政策像条绳子;只能拉,不能推。」而这也充分表达了当时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立场:货币政策无法有效的推动经济增速,但却是景气过热的制约方式之一。1936年5月美联储升息,就造成美国经济增速趋缓,儘管Eccles仍然坚持美联储必须干预货币供给的看法,当时的CPI同比一度来到14%,但仍然未获得白宫的完全支持。Eccles也就没有再度获得杜鲁门总统的提名。当时白宫的气氛仍然认为,美联储只需要维持政府的低借贷成本。

也因为这样的争议,美国国会在1951年制定了《美联储-财政部协议》,之后美联储便能独立的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不再受到政府财政部的干预。

二、紧盯物价的美联储 (1970-1990)

在这个时代,美国发生了三次严重的「石油危机」,也分别造成了美国史上的几次衰退。这三个危机的共同点便是「高通胀」,而对抗通胀也就是这个时期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主要立场。 19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CPI由6%一路上涨至12%,美联储的连番升息以控制通胀,造成美国的停滞性通胀,GDP也出现了衰退。1980年代的第二次石油危机,雷根总统实施了较为强势的美元政策,试图压制通胀高涨的情况,当时(1981年)的通胀率一度来到13.5%,在大幅调升联邦基准利率至21.5%的史上高檔后,通胀随即受到有效的抑制,但同样的代价也是美国经济再度出现衰退。

在面对这两次的经济衰退时,美联储的态度皆是以压制通胀为主,儘管景气出现了减速,仍然调升目标联邦基准利率水准,让物价回到较稳定的水平。当时的美联储主席分别为Arthur F. Burns以及Paul A. Volcker(前者为Alan Greenspan的老师)。 但这样的高利政策也受到当时不小的质疑声浪,包括需要大量资金借贷来作为周转的产业,包括:营建业、农业,都受到很大的挑战。美国失业率也一度来到10%的高檔。

三、同步重视就业与通胀的美联储(1990-2008)

在上述完全重视通胀的时代,美联储遇到了主要的停滞性通胀危机,而90年代开始油价便逐步由全球供需决定,不再掌握在OPEC手中,因此,通胀转趋稳定,美联储也转而同步重视就业消费。在这段期间,历经了90年代的科技爆炸,美国长达9年的大多头,美联储逐步调升利率,而2000年后的互联网泡沫、911恐怖攻击,Alan Greenspan计画性的降息,联邦基准利率也在2004年来到了1%的历史低檔。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美国确实出现了景气上的反弹,但由于资产价格过高,在2005年之后的升息政策,使得一些信用资产上的价格崩解,2008年的次贷危机终于反应并终结了这段低利下的美国增速。

四、低利环境及后QE下的美联储 (2008-今 )

2008年后,联邦基准利率再度回到了低水准(0.00%~0.25%),Ben S. Bernanke甚至启用了QE购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大量购卖债券让热钱流入金融市场,提供市场整体足够的流动性支撑,资产价格明显復苏,通胀趋稳,美国经济自2009年后便再无明显减速。而在叶伦(Janet Yellen)接手后,在利率政策上的态度,一直希望能以最缓慢的速度的调升利率,一方面担忧资产价格大幅减速(如2007-2008楼市),但同时一再炒高的房地产与股市也让美联储担忧,这一切的荣景究竟是真实的復苏抑或是资金堆迭出来的效果。

alt

看完美联储在历史上的重要主席及其决策,那么我们就来看看 透视美联储(二)后QE时代,美联储组成与关注重点,了解美联储的组成与目前的重点关注又是什么?

本文作者:MacroMicro ( Andy )

更多图表查询:财经M平方

【行情快报】美联储委员不断放鹰,两面向掌握降息预期变动! 【行情快报】全球股市涨到何时?投资策略的关键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