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上半年以港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一骑绝尘,即便经历了 4 月初大跌后,至今依旧领涨全球股市,全球资金如此的轮动,是短线估值的调整,还是暗示长线格局的改写?近两年被全球资金低配的中国股市,是否迎来绝地突围?

本文重点:

  1. 监管环境鬆绑、民营企业重拾信心,是 2025 年中国经济的一大转变。

  2. 决策层近年来对高技术、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开始看到效果。

  3. 陆港股中的新经济、新动能、科技类股指,领跑市场大盘,到底哪些产业在其中?

  4. 中国经济、股市后续能否进一步转强?对美国的追赶是否正在加速?

  5. 哪些指标,能让我们持续动态地追踪?


2025 上半年特朗普的关税屠刀,使得美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飙高(如下图),并且少见性的高于中国。相较于美国自身将政策搞乱,中国这边则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态度,无论是财政的加码、抑或是对科创的进一步支持、对民营企业监管的鬆绑等,反而让投资人看到了更多确定性,DeepSeek 的横空出世更是成为引爆中国科技活力的关键。

epu

反映到资本市场中,农历春节后以 港股、科技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一骑绝尘,即便在经历了 4 月初大跌后,至今依旧领涨全球股市,陆股 上证指数 涨幅虽不及港股,但农历新春开盘后的表现也明显优于美股、台股、日股等去年表现强势的区域。

全球资金如此的轮动,究竟是短线估值的重新调整,还是暗示长线格局的改写?随着中国决策层推动经济动能向高技术、新质生产力切换,近两年被全球资金低配的中国股市,是否迎来突围契机?我们会在本篇文章深入探讨:中国经济近期出现了哪些决定性的改变?效果为何?后续存在哪些阻碍?

股市


一、中国近年最大改变:政策路线明显转弯

民营企业家重拾信心,是 2025 年中国经济的一大转变,在此前的 2021 年,房地产三道红线、互联网企业反垄断调查、补教业双减等一系列监管政策,以及 2022 年防疫政策的陡然收紧,一度令民营企业信心受到显着的压抑。

今年 2 月,中国最高决策层自 2018 年后,首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召集小米(电子科技)、 DeepSeek(AI)、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阿里巴巴(电商和云计算)、比亚迪(电动车)、宁德时代(锂电池)等科技龙头,释放监管鬆绑、鼓励创新等政策信号,同时决策层强调,政府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监管应以无事不扰为大原则,并在 4/30 通过了《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中国政府首次从立法层面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我们认为,在中美贸易战急遽升温下,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再度得到决策层的认可。

下图中,高盛编製的中国监管强度代理变数显示,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后,中国政策监管强度进入到了五年来最宽鬆的水平,认为 2025 年将是中国监管周期的重要拐点,M平方的数据也同样显示,中、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相减后的差值,在 2025 年 2 月后由正翻负,显示此时中国比美国在政策上更具有确定性

高盛

已经是订阅会员了吗? 若您已经是订阅会员请点此登入

成为 订阅会员
享 M 平方完整服务
无限次宏观图表浏览

一手掌握全球投资
商品的关键指数

独家焦点报告

每月约 6 ~ 8 篇独家
重大事件 / 数据分析快报

研究工具箱

自製关键图表
回测绩效

最专业的宏观社群

用户秘密指标
观点分享

【行情快报】美中休战、市场急弹,谈判变数的三大关键!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