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来到 2025 展望系列文第四篇!随着特朗普 2.0 再度入主白宫,去全球化、去美元化的讨论浪潮重新浮出檯面,美元能否捍卫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美债的海外购买方是否降低持有意愿?而在霸权角力的过程中,旧时代的货币 - 黄金,悄然崛起成为新兴央行避险与价值储藏的工具。本文带您完整剖析美元、美债、黄金等三大资产的现状与前景,梳理国际新秩序下的关键趋势变化。

本文重点:

  1. 美元霸权的地位是否受到动摇?谁能取代美元?

  2. 新兴经济体近年纷纷抛售美债,没人买怎么办?

  3.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高涨,三大趋势解析黄金长线动能!


【展望 2025 系列】时序再度来到年底,M平方一如往年,抢先针对明年重要经济体及关键议题提出看法,为订阅会员开启一系列展望分析报告。本次不只将聚焦美、中、台行情动向,也将追加分析房地产循环、 AI 生产力、供应链配置,更将格局拉高至国际新秩序的探讨。点我 追踪全系列!


前言:

写在将近两年前的 全球化已死?3 个后大温和时代的趋势,现在拿出来重新检视,可说是再适合不过!面对特朗普 2.0 强势回归,去全球化与供应链分化的趋势恐将有增无减,根据 Global Trade Alert,2021~2024 年期间,全球每年祭出约 3,000 项限制性贸易措施,衝击 国际贸易增速 放缓,供应链移转驱使企业布局印度、东协、台日韩等亚太地区,但也间接拉长了供应链距离与交货时间。

与此同时,俄乌战争以来、欧美经济体频繁祭出金融制裁,「美元武器化」引发新兴国家重新思考美元霸权的合理性,2024 年 10 月金砖国家峰会直接倡议成立「金砖之桥」(BRICS Bridge)、抗衡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跨境支付系统,目前中国与俄罗斯、阿联酋、巴西、印度等 30 多国都曾利用人民币进行商品贸易结算,加上美国近年屡次面临债务上限、财政赤字膨胀问题,不免令各国担忧美元、美债的霸权地位,甚至不惜大规模买入黄金储备,抵御法币贬值风险。

随着时序接近 2025 年、特朗普即将再度入主白宫,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料将重塑,以下我们将透过本篇文章全面解析三大资产 - 美元、美债、黄金的霸权更迭与地位转移。


一、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是否受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取代美元?

近年「去美元化」趋势持续被讨论,美元霸权的地位究竟是否伴随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而更加动摇?首先让我们回过头来检视国际货币的本质与条件。

  • 货币必须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交易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而国际货币(international currency)则是可在本国以外使用、履行上述三项功能的货币。尤其对于外国政府或民间部门,经常用于国际贸易与金融之报价、支付、清算、投资,例如美元、欧元、日圆、英镑,以及近年崛起的人民币。

  • 然而全球大约有 180 种被联合国承认的法定货币,哪些能够晋升为国际储备货币(international reserve currency)?根据美国财政部在 2009 年向国会提交的「国际经济与汇价政策报告」,决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六个关键因素包括:该经济体的规模、在国际贸易的重要性、金融市场的规模 / 深度 / 开放程度、货币可兑换性、他国汇价锚定的使用情况、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

以下我们彙整国际货币基金(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机构所公佈的国际货币使用数据,所有迹象显示当前美元市占率依旧远高于欧元、日圆、英镑、人民币等其他主要货币,美元霸权依旧难以撼动

图 1-货币条件表格

首先,从「交易媒介」的功能来看:根据 BIS 三年一度的央行调查(Triennial Survey),统计涵盖逾 50 个经济体的场外(OTC)外汇交易市场 当中,美元占比高达 88.45%,相较于 1989 年最高调查值的 89.98% 相距不远,仍然是国际间最主要的外汇交易货币。排名第二、第三的欧元与日圆分别占 30.5% 、 16.7%,呈现趋势性减速,取而代之的人民币确实出现显着增长,从 2010 年占比不到 1%,上升至 2022 年的 7% 。

註:外汇一买一卖,因此合计为 200% 、而非 100% 。

而当金融机构透过 SWIFT 传送跨境交易信息或是银行间资金清算,美元在过去十年间的 国际支付使用比例 其实是不减反增,2012 年美元占比仅约 30%,2024 年 8 月则是创近年新高的五成。相较之下,2012 年欧元、英镑加总最高达到 53.9%,2024 年两者合计则是低于 30%,反映欧洲经济在全球份额减速。人民币目前全球排名第四,但是目前占比仅达个位数、份额较低。

图 2-外汇交易与国际支付

货币的「计价单位」功能,则是主要关注到贸易方面,欧洲央行(ECB)预估 1999 至 2019 年期间,全球出口贸易以美元报价的占比约为四成,明显超过美国目前在全球贸易的份额(2022 年约为 11%)。美联储进一步按照地区拆解,发现美元在美洲地区的贸易报价占比达 96%,其次为亚太地区 74% 、欧洲 23% 、其他地区 79% 。欧洲内部贸易虽然多以欧元为主,但是从欧洲以外(extra-EU)地区进口时,2023 年使用美元报价的占比上升至 50.3% 。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贸易确实是人民币发展的主战场。自从 2009 年 7 月中国首次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中国人行统计 2024 年 1~8 月的货物贸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金额为 7.9 万亿人民币,占整体外币比例上升至 26.5%(vs 2023 年:24.8% ; 2022 年:18.2%)。 SWIFT 数据亦显示,美元依旧保持全球贸易融资(开立信用状)比例八成以上,而 2024 年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开立信用状)比例最高达到 5.9%,则正式取代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常用货币。

图 3-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额与贸易融资占比

金融报价方面,主要可以观察 BIS 公佈的两个指标:国际债券银行跨境债权 / 负债。 2000 年以来,美元、欧元、英镑、日圆计价之国际债券流通余额在全球占比高达九成,银行跨境的存款 / 放款比例也保持在八成以上,反应四大经济体的金融市场成熟度、货币国际使用程度仍较高,其中又以美元、欧元排名最靠前。相较之下,儘管早在 2005 、 2007 年就相继推出「熊猫债」、「点心债」,但是目前人民币计价之国际债券占比仍不到 1 %,意味着海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要追赶上美、欧、英、日等主要货币的路途仍然遥远。

註:国际债券是指借款人在「居住地以外发行」的债务,例如:属于美国公司的苹果,在欧洲发行的债务(无论币别)便属于国际债券 ; 银行跨境债权 / 负债则是衡量银行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债权(如放款)与负债(如存款、借款)金额。

图 4-国际债券与银行跨境存放款占比

货币的第三个基本功能在于「价值储藏」。最常见的指标可以观察 IMF 每季公佈、彙整近 150 个经济体的 官方外汇储备组成(COFER)报告。截至 2024 年 Q2

已经是订阅会员了吗? 若您已经是订阅会员请点此登入

成为 订阅会员
享 M 平方完整服务
无限次宏观图表浏览

一手掌握全球投资
商品的关键指数

独家焦点报告

每月约 6 ~ 8 篇独家
重大事件 / 数据分析快报

研究工具箱

自製关键图表
回测绩效

最专业的宏观社群

用户秘密指标
观点分享

【展望 2025 系列十二】2025 年投资关键十张图,三大策略规划资产配置! (2025-01-20) 【展望 2025 系列十一】美股、美债、美元全解析!今年最大变数是什么? (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