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
上周中国开出第二季 GDP 及 6 月中数据后,该如何解读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审视下半年中国的基本面走势,又该如何观察近期爆发的停贷潮风险事件对于后续中国的经济影响?

本文重点:

加入 MM PRO 看本文关键重点 !!


一、中国 Q2 GDP 不及预期,6 月回温来自汽车销售 & 政府投资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 7/15 公布第二季 GDP 数据,年增仅 0.4%(前 4.8%),不及市场预期的 1%;上半年整体增速为 2.5%,远低于 3 月召开两会时设定的 5.5% 目标,主要反映中国 4 月升温的疫情及加强封控对实体经济的重大衝击。从产业别来看, 第一、二、三产业 年增分别为 5%(前 6%)、3.2%(前 5.8%)、1.8%(前 4%),显示防疫政策瘫痪物流及民生产业,并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最大最广。

中国 GDP

而从 5 月中旬后,疫情开始降温及防疫政策鬆绑,加上国常会提出的 33 项稳经济一篮子措施,经济数据部份出现止稳。我们可以从三个面向观察 6 月月中数据:

消费面:
6 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年增回復正增长 3.1%(前 -6.7%),主要来自汽车消费的推动。我们能明显看出,近期政府推出放宽汽车限购、减征乘用车购置税、新能源车下乡等针对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开始发力。不过,汽车以外的消费品及餐饮收入虽然也有所改善,增速上尚偏疲弱,分别年增 1.8%(前 -5.6%)、年减 -4%(前 -21.1%),反映疫情对内需产业衝击仍在。

社零

投资面:
6 月中国 1 ~ 6 月 固定资产投资 年增 6.1%(前 6.2%),在今年地方专项债的发放速度显着快于往年及政府加快基建批准下,投资是相对有支撑的项目。不过,受惠者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在 国有控股投资 年增达 9.2%(前 8.5%)的同时, 民间投资 年增却降低至 3.5%(前 4.1%),可看出民间企业在未来展望悲观下投资意愿不高,其中房地产买气不佳是影响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的原因之一(约占比固定投资 25%),年减扩大至 -5.4%(前 -4%)。纵使多地政府已经放宽许多楼市的调控,并给予更多刺激(包括放宽限购限贷门槛、降低首付比例、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等),楼市销售整体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善,1 ~ 6 月 商品房销售 年减幅仍高达 -28.9%(前 -31.5%)。

投资

生产面:
中国 6 月 工业增加值 年增 3.9%(前 0.7%),在交通物流畅通及政府加快復工復产下持续恢復。同样受惠于汽车刺激政策,汽车产量有明显回升,年增达 26.8%(前 -4.8%),其中新能源车年增 120.8%(前 108.3%)。然而除汽车外,其余 产品 多偏向弱势,如国内外的消费性电子需求疲弱导致集成电路产量维持衰退,6 月年减 -10.4%(前 -10.4%),显示中国仍受到製造业周期放缓的影响。

工业增加

整体来看,6 月的经济动能在刺激政策下出现些许好转,但是在结构上仍有一些疑虑,包括:服务消费疲弱、民间和房地产投资意愿不佳、製造业周期放缓等。以及近期爆发的集体停贷潮风险事件,是否影响中国经济復苏也是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的重点。


二、中国烂尾楼引爆停贷风波,对经济的影响为何?

中国的房地产景气自从去年政府加强调控(三条红线),到 恆大事件 爆发,又加上今年上半的疫情升温,一直处于相当不景气的环境,而这也演变成近期新闻讨论的「烂尾楼」强制停贷事件。我们该如何观察此事件是否会演变成中国的新一波金融风暴?

停贷潮事件背景

什么是「烂尾楼」?
先前过度扩张的开发商在景气不佳、现金流吃紧的环境中,若又面临政府端出限制融资渠道措施(如去年的「三条红线」),将无法如期交屋,最终导致楼房停工,但购屋者仍须继续支付贷款本息、承担烂尾的后果。

什么是停贷风波?
停贷风波的爆发始于 2014 年,许先生以按揭贷款 392 万人民币买入浙江嘉兴别墅,后因开发商申请破产,该项目最终也是烂尾收场。许先生因拒绝支付银行贷款而引起与银行之间的纠纷,原本法院一审判决为许先生应该全数偿还银行的贷款,但在今年 1 月法院二审时,却给出了不同的判决──许先生无须向银行支付贷款本金和利息,并应由「开发商」承担,这也点燃了后续购屋者集体停贷的火种。

停贷规模及后续影响

由于开发商是因现金流问题才选择烂尾,基本上已无力归还银行本息,因此停贷事件对提供贷款的银行影响最大。

已经是订阅会员了吗? 若您已经是订阅会员请点此登入

年缴订阅送课程
享 M 平方完整服务
无限次图表浏览

一手掌握全球投资
商品的关键指数

独家焦点报告

每月约 6 ~ 8 篇独家
重大事件 / 数据分析快报

研究工具箱

自製关键图表
回测绩效

最专业的宏观社群

用户秘密指标
观点分享

【行情快报】陆股市盈率历史低檔!抄底机会还是价值陷阱? 【行情快报】销量衝高股价却疲软?一次看中国电动车的困局与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