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空:The Big Short】是一部以金融风暴为背景题材的故事,而它绝对是我近几年来看过最好看的电影,不只是因为其拍摄手法非常吸引人,更是因为我曾非常非常贴近的感受当时的一切。在研究所刚毕业时,我独自来台北打拼,印象非常深刻,在2007年我踏进了国内某家券商自营部,工作内容是研究全球宏观经济,并提供操盘人世界趋势与投资建议,而当时的金融风暴也正在酝酿中...。

整部电影由这句话开始:

在美国经济一片荣景时,已经有些人发觉到了其中的骗局。他们能做到这点,只不过是做了其它人没做的事:好好研究。


alt

尝试用更简单的方式介绍一下剧情,希望能让看不懂这部片的人了解:

Dr. Burry(克里斯汀贝尔饰)为传人避险基金重点操盘人,他在2005年因为非常仔细的研究一些复杂的房贷型金融商品,简称CDO,发现这些标榜信用很好的CDO,其实组合的内容参差不齐,有许多信用很差的房贷(简称次贷)参杂在里面,就如同剧中厨师说的,把好鱼和坏鱼都参在一起作撒尿鱼丸了(喂~),因此他认定这样的商品是一场泡沫,在房地产反转向下时,这里面违约率一定会提升,鱼丸终究会爆掉,便跑去找许多金融机构,想请他们打造出一款可以对作这种商品的产品,简称CDS。金融机构当然很开心,因为他们觉得美国房地产怎么可能爆嘛~房价一定是只涨不跌的呀~就很开心的他想买多少就让他买多少。而这一切让在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Jared(雷恩·葛斯林饰)听到了,他便大力地向操盘团队Mark(史提夫卡尔饰)宣传,并希望募集资金一起来购买这样的商品(他只抽手续费),Mark挣扎了一下,便亲自前往勘察美国楼市到底是不是有问题,发现真的有,而且房贷CDO之外还有混和杂七杂八的合成CDO(Synthetic CDO)!这泡沫实在太大了,于是Mark团队便加入放空行列。再来,这份消息也被在车库操盘起家的两个小伙子知道了,他们便询问早已看破红尘、发现金融业就是个骯脏黑暗的地方的Ben(布莱德彼特饰)是否美国楼市真的会爆,Ben想了5秒说会(他已到达神的境界),于是他们也加入了! 期间受到非常多的挫折,压力非常之大,别忘了他们放空这些商品的时间点是2005-2006,但金融风暴是2008年才爆掉,而虽然最终他们每个人都赚了巨额的财富,但预言成真的同时,也感受了投资人惨赔、银行倒闭、员工失业等惨状,最终Dr. Burry结束了传人避险基金,Mark不再那么cynical, 而Ben,则回乡下种田了。 alt

我记得我刚进公司时,当时老闆就教导我观察宏观经济的3件事,到现在我还是很感谢他

  1. 相信景气循环
  2. 宏观经济看长线不要看短线
  3. 现在(2007)好好研究美国房地产

当时几乎每晚半夜3~4点都要起来写报告,分析当晚美国又发生了什么事,公布了那些数据...等等,隔天一早8点开会报告就要出来,提供建议,9点操盘人开始下单,对我确实是很大的衝击和考验,不过当时我确实也好好地把美国房地产研究了一番,并发现一些公开的数据确实有些蛛丝马迹透露出美国房地产的问题,提供几张图表让大家参考,其实当初就有些征兆可以避开2008年这样的金融风暴。 (贝尔斯登宣告破产时间为2008/3,房地美房利美面临倒闭是2008/7,雷曼倒闭则为2008/9,因此,以下以尚未发生海啸的2008/1以前为准):

1. 美国房地产早就供过于求: 从NAR公布的现房库存月数与销售可以看的出来,在2005/2美国现房库存月数(代表现在的现房需要花几个月才销售的完)就出现明显的攀升,从2005年的4个月攀升到10个月,同时间,美国的房屋销售却在2006年就出现负增速,到2007年底时,房屋销售竟然每年衰退25-30%,明显楼市已经供过于求了!泡沫已经产生,还记得电影里一个荒废的房子还住着鳄鱼吗? alt参考:现在的现房供需

2. 美国房价开始下跌,18年前也发生过: 从S&P公布的美国全国房价指数也可以看出,美国房价同比在2005年见高点后便一路减速,并在2007年初正式出现衰退,记得Dr. Burry在2005-2006年去找金融机构时,那些人还大力看好美国楼市吗?而房价是这一切商品的起源,房价只要开始跌,这些借款人的资产便开始缩水,银行便会更紧急的要求信用不好的人还钱,还不出来,就变成违约变成呆帐,也是电影中Jared玩的迭迭乐,先垮的会是信用不好的人(所以称为次贷风暴),之后再出现骨牌效应。而类似事件在1991年的储贷危机也发生过,历史的教训总是一再的提醒我们。 alt参考:现在的美国房价

3. 房贷违约率开始攀升,最后扩散至全部的违约率: 记得Mark曾在一场演讲里举手对呛演讲者吗?他说次贷的损失绝对会超过到5%以上?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房贷违约率(黑),自2006年便开始攀升至2007年的3%以上,最后房贷违约率在2010年攀升至10%以上,其他的包括企业贷款(绿)、信用卡贷款(蓝)也都在之后明显的攀升,也因此几乎影响到所有的金融产品,引爆一连串风暴。alt 参考:现在的信贷违约率

最终美国房地产崩盘,整体景气出现衰退,而大家把罪怪给了葛林斯潘(美联储前前主席),怪他在2003年将利率调降至1%,造就楼市荣景,之后又加速升息至5%以上,让拥有浮动利率的贷款人,还款利息越来越多,最终引爆海啸。但2008年的Bernanke(美联储前主席)也为了救市不但降息至0%,更扩大宽鬆,全球QE,到了2015年底才希望缓慢的升息,而这次,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循环?
参考: 【财经雷Look】历史巧合正在重演?! 我们即将面对的经济局势(二) alt

再回来聊聊这部电影,电影中除了让正妹、厨师、赌客为我们解释艰难的金融商品,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以下几点:

【他拍出了金融业的贪婪】
有一幕,他们到了拉斯维加斯,Mark在某间餐厅访问了专门做CDO的经纪人(某华人男性饰),经纪人理说当然的说着CDO可以赚多少钱,他们如何包装CDO成为更恐怖的合成CDO,Mark因此受不了怒骂了他,但他却笑着回:『不如你告诉我你有多少钱,我也告诉你我有多少』!How ironic!。之后早晨大伙离开拉斯维加斯时,导演还刻意的演出那位经纪人坐上豪华轿车,而其他人只能在一旁招揽计程车。当然最终主角们对了,市场崩盘了,也给了金融业教训,但就如同电影最后说的,现在这些换汤不换药的CDO又再次上市了。

【他拍出了最该相信的机构,却似乎是最不能相信的】
Mark与他的同伴为了想瞭解这些垃圾商品到底如何评价成优质商品,而找上了S&P信评机构,而S&P里戴墨镜(?)的女士被他们逼急了,竟然说出:「如果我不给这些垃圾产品好的评价,他们就会舍弃我们去找别家信评机构」!!!当时除了Mark傻了,在场观看这部电影的我们也都傻了,从未想过代表公信力的信评机构,为了利益也与市场勾结。

【他拍出了先知是孤独的,和那份等待的煎熬】
最明显的就是Dr. Burry,从一开始就被人不看好,一次又一次地到白板前面更新他的亏损,一次又一次的收到投资人寄来的信想赎回资金,一次又一次的咆啸、沮丧、藉由打鼓纾压,甚至拒绝投资人赎回资金,到最后终于将白板的获利改成400%以上。还有Mark团队在期间几乎要放弃了,但却开始实地走访市场,发现房贷业者根本不管贷款者的信用如何就随意借贷(才会那么多次贷),发现连钢管舞女郎都有5间house加一间condo,发现金融商品根本就是一堆烂鱼,因而坚持持有对赌做空的商品。甚至在最后,次贷刚开始崩盘时,他们商品的价值还是持平(我猜这swap有点类似选择权概念,一开始价值没什么变,之后会大幅飙升),老实说到这边要是我也已经投降了,但他们能撑那么久真是….。

【他拍出了这些人对金融业的又爱又恨】
电影有一幕,Mark的老婆在电话里对他说:「Mark, you hate your job!」Mark吼回去: 「No, I love my job!!」这一幕真正的感同身受阿~~~在金融业第一线当研究员好几年,常常对我的工作又爱又恨,恨的是它的步调,它的战战兢兢,它的利益/绩效永远放在第一,爱的是,在这个市场上,每天/每分/每秒都在观察、学习新的东西,每天都有新的发现,而无论这些发现最后看来正确与否,都是一堂珍贵的课程。然而,印象很深刻的是布莱德彼特对那两个车库小伙子讲的,「你们知道如果我们赌赢了代表什么吗?美国的经济将会瓦解,上百万人失业,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最后,Mark也问他的partner,是不是他获利了结,拿下这份财富,他就和那些他讨厌的金融业一样了? 我想,成功若践踏在别人的失败上是怎么也开心不来的事,不过,这和它们的投资决策正确是两回事,毕竟即使他们不这么做,美国房地产还是会崩盘,全球股市全球经济还是会crash,况且,他对抗的,是那群胡乱将金融商品包装的金融机构。

alt

我仍是觉得『投资』的本质并不是黑暗的,就如同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投资』,让我们能透过研究观察出市场趋势,跟随着一些非常好的公司一起增速,甚至赚取获利。当然市场上一定还是有些非常黑心的金融商品,而Dr. Burry洞察了这整件事,所做的也不过就是好好研究而已。因此重点还是在投资前,是否愿意为自己做些努力,为自己的投资负责。再来,在操作方面,我想很少人能像主角们一样,从2005-2006年一路凹单到2008,中间也出现明显亏损,且压力非常之大,这也透露『顺势操作』的重要性,在基本面的底子背后,顺势而为,或许较能减轻压力,也能增加效率。

最后,附上影片中令人省思的马克吐温名言: alt 共勉之~

(网页资料版权所有。欢迎分享转载,请註明:作者、出处及网址。)

【创办人撰文】全球股市创高,四象限情境配置资产策略! 【行情快报】美联储力挺全年降三码,经济不着陆、通胀可控最佳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