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
西方有句谚语「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 新冠疫情以来,封城、供应链瓶颈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全球原物料和能源价格攀升,民生物价飙涨,然而台湾通胀却可以逆势持平在 2 ~ 3% 左右,最新台湾 4 月 CPI 也仅维持在与前值相同的 2.35%,难道台湾的通胀数据也是包着糖衣的谎言?还是民众其实并未搞懂 CPI 编製逻辑与实际涵义?本文为您解析台湾通胀的五大迷思。

本文重点:

加入 MM PRO / Prime 看本文关键重点 !!


新冠疫情以来,封城、供应链瓶颈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全球原物料和能源价格攀升,民生物价飙涨,然而台湾属于小型开放经济体,高度依赖国外进口矿物、能源、农产品等原物料,因此容易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但观察 2022 年全球通胀飙涨的时期,台湾 CPI 最高仅只有 3.59%,最新台湾 4 月 CPI 也仅维持在与前值相同的 2.35%,为什么会如此呢?本文将透过 QA 来解析台湾通胀的五大迷思。


问题一:台湾通胀 CPI 权重如何编製?房屋权重是否过低?

解答:市场上认为台湾 CPI 中房屋权重相较于美国有过低的状况其实并不存在,权重的决定是根据当时居民的消费状况来调整的。

首先要解析台湾 CPI 的疑虑前,我们要先知道台湾 CPI 的编製方法,为了与国际通胀具有可比较性,主计处采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联合国(UN)等 6 大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手册(Consumer Price Index Manual)》进行编製,关键概念是要衡量在「固定品质、固定数量」的条件下,不同时间点购买消费性商品或服务的物价变化,且为了贴合居民平常的消费状况,会根据调查的家庭支出模式和水平来进行 CPI 的权重决定

例如下图中,美国 2021 年的消费支出中,房屋(Housing)占比为 44.4%,其他依序为交通(Transportation)16.7% 、食物(Food)14.4% 、个人保险及养老金(Personal Insurance and Pension)8.1% 等,CPI 权重基本上也依序这样的排序。

而观察到台湾的家庭支出,在 2021 年时以「住宅服务水电瓦斯及其他燃料」的 24.6% 为最大占比,若加上家具设备和家务服务,与住宅相关的消费支出则占了 27.5%,食品饮料及烟草虽仅占 17.8%,但由于饮食习惯改变,台湾人现今更倾向于外食(外食比例接近 7 成),若加上餐厅及旅馆的占比,在饮食相关的比重就高达 28.6%,因此整体 CPI 的权重事实上是与居民的消费模式相同。

美国 CPI

台湾 CPI


问题二:为何 CPI 与民众感受度差异很大?

解答:大众实际感受的生活成本与日常开销变化,涵盖着商品与服务的数量、品质、价格变化,各国研究也发现民众对通胀的感受普遍高于实际通胀数据,反映购买频率的不同可能导致认知差异,甚至会受到记忆力的影响。一言以蔽之,人也未必是理性的!

首先,CPI 并不等于生活成本,前者衡量「同数量、同品质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变化」,后者则「涵盖数量、品质、价格的变动」,并且涉及消费者的替代行为。

以房租为例,假设上期房租 20,000,不含管理费,本期房租调涨至 25,000 元,但是改由房东付管理费 4,000 元,实际房租的生活成本虽然上升 25%(20,000 上升至 25,000),但是 CPI 计算上为固定相同品质规格,因此 CPI 指数仅会上升 5%(20,000 上升至 21,000)。在不考虑违约金的情况下,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寻找更为便宜的租金,因此实际消费支出变动未必匹配通胀数据。

品质调整

此外,加拿大央行、欧洲统计局、美联储研究皆指出,民众的通胀感受(inflation perception)往往高于政府发布的 CPI 指数,这有两种可能解释:

  1. CPI 是众多商品服务加权平均计算而得,整体涨幅通常较个别品项变动缓和。
  2. 民众对于经常购买的商品价格变动更为敏感,显示购买频率会导致每个人对物价涨跌的感受不同。

根据主计处数据,也可发现每月至少购买 1 次(例如蔬菜、水果、外食)的 CPI 同比,近年普遍高于「每季至少购买 1 次」与「每季购买不到 1 次」。

登入看完整文章

【行情快报】台积电 Q2 营收财测再创高,展望中仅 AI 独强? 【行情快报】台积电法说再度击败预期,半导体回归上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