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
继上次 20 大开幕时,我们探讨了中国过去以来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包括过量基建、地产高库存、地方政府高槓杆等,以及 20 大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规划,到目前确认了政治局常委名单,并通过了 20 大报告内容,以及近期部门和官员的动作,其目标和影响本文将带您重点解析。

本文重点:



本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佈了 10 月月中数据,可看到因疫情频起以及防疫政策冲击下多数回落,社零消费 再度跌入负增长 -0.5%(前 2.5%),本作为支撑的汽车零售 快速减速至 3.9%(前 14.2%),反映政策效果递减工业增加值 年增回落至 5%(前 6.3%)显示生产活动放缓,固定投资 年增持平 5.8 % (前 5.9 %),主要靠基建国有企业 继续作为支撑,国企年增上升至 10.8%(前 10.6%),但民间投资却继续减速 1.6%(前 2%),反映我们短评持续提到的国进民退趋势持续。

房地产景气 持续低迷冲击内需下,也迫使人行和银保监会于 11/11 推出 16 项措施来稳定 楼市需求房企融资环境,官方也释出放松防疫政策的讯息,而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我们又该如何观察 20 大以后的政策方向以及可能的问题点?


一、 20 大后的政策聚焦消费与产业升级,中国政府想要解决什麽?

作为中国五年一次最重要的 20 大会议结束后,除了关注在人事上的重大变化外,会议上所点出的长线目标也是未来预判中国政策以及经济走势的重点,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内部及外部问题,中国政策上主要有两个大方向,对「内需消费」以及「产业」进行升级,而作法包括以下几点:

  1. 解决居民贫富不均贫富不均 是中国政府认为压抑其内需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瑞信《 2021 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的财富坚尼系数从 2000 年的 0.599 上升至 2020 年的 0.704,以及胡润研究所的《 2021 年财富报告》统计中,被视为富裕家庭(拥有 600 万人民币以上淨资产)的户数在全中国仅只有 735 万户,占比中国全国户数不到 2%,可明显看出中国在资产财富分配上的严重不均,也因此习近平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了设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并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财富累积机制。

  2. 解决家庭财富积压在房地产:从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来看,负债中多以房贷为主,占比达 75.9%,而消费贷仅佔不到三成;资产端也多以住房为主(59.1%),现金资产较少,反映中国家庭不管是的财富或负债都紧繫着房地产,而这也导致很大部分的消费动能被房贷挤压掉,且楼市景气的波动明显影响到居民的 消费信心,这也是为何中国持续坚持房住不炒,希望房地产平稳合理地发展,避免民众再度于房地产上加槓杆。

  3. 解决人口问题:因 人口结构 迈向老龄化社会加上低生育率,中国面临着长线消费力和劳动力转弱的隐忧,因此减缓育儿负担来提高生育率也是目前中国的首要方针之一,包括降低税费、提高社保支持等;面对老龄化所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也要进一步推动中高端医疗和养老服务升级。

  4. 双碳目标与基建升级:透过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建立绿色能源体系,为中国未来要发展新经济作布局,同时强化 基建需求 以刺激目前的经济动能,甚至财政部已开始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给各地方政府,也包括一般债额度,资金也将用在支持交通、新能源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

  5. 科教兴国:在中美科技战升温下,中国为了突破美国在先进技术卡脖子的窘境,20 大后除了要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以强化科技教育外,也提到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说明了过去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发展模式将在未来演变为以「国家计画」为主导的发展路径,可预见后续将有更多补贴政策和资金投入政府支持的新战略产业领域,包括 AI 、量子计算机、半导体、电动车、新能源等。

20 大的政策目标

上篇文章 中,我们也探讨中国长线过量基建、产能过剩、库存以及槓杆过高的结构性问题,以及 2015 年至今去产能、去库存、去槓杆的三大政策试图解决上述问题。而本次中国政府一系列的政策路径,我们发现聚焦消费以及产业升级的背后,实际上是希望解决长线以来经济结构的痛点,也就是根本的 人口增速 趋缓、贫富差距导致内需无法消耗产能的问题。但看似合理的发展战略下,却有着许多难解的矛盾,下段我们也将详述中国在进行消费以及产业升级的同时,面临到哪些旧问题以及新出现的困境。

中国长线结构困境


二、中国当前经济与政策矛盾:旧问题与新困境

1. 旧问题:政策不断走回老路,房地产救与不救的矛盾

我们第一段有提到中国在内需上的问题之一,就是居民财富和企业资金过度集中在房地产上,而这也是 2020 年推出三条红线想要解决的,限制 房企融资 以压抑 过度扩张 的房企,透过趋严的限购政策限制购房需求,藉此达到稳定 房价 的目标,但最终结果是造成中国房企的快速 暴雷,房地产景气和房价大幅回落,造成了后续 投资动能 减速、居民财富 缩水以及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恶化。也因此自今年年初以来,各地开始松绑楼市政策,包括放宽限购限售、降低房贷首付比等,甚至到最近人行开始动用融资渠道的第二支箭「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及推出 16 条措施来稳定楼市。

从这点我们可以发现,短中期中国并无法摆脱过去在经济放缓时 依赖房地产和投资 的惯性,而刺激楼市的同时却意味着地方政府和居民的 槓杆 将再次同步增加,除了国务院在 8 月加码今年的金融工具额度和专项债限额外,第一段也提到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方政府下达了 2023 年提前批专项债的额度,这都将造成地方政府的债务和赤字进一步增长,并不利于后续发展更多新型基建。而目前中国政府继续加强托底房地产,虽然有机会缓和房地产的跌势,但资金若再次流入楼市,也会让地方政府和居民继续在房地产增加槓杆,并挤压到消费和其他领域的投资。

资金再度流入楼市

2. 新困境:清零政策不确定性,共同富裕的资源浪费如何解决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面对庞大的人口,政策迟迟无法跟进海外各国与疫情共存的脚步,中短线再度限制了 内需消费 的回温。就消费面来看,除了 楼市低迷压抑居民财富 外,今年冲击消费最大的就在防疫政策,除了对企业的预期造成破坏,也让居民比过去更倾向于储蓄以备未来的不确定性。若观察到 就业市场,中国 31 城失业率已连两个月攀升至 6%(前 5.8%),青年失业率仍维持在高档 17.9%(前 17.9%),导致持续行为难以逆转。也因此在 11/11 时政府开始提出防疫政策的优化措施,包括对密接者以及入境人士的隔离天数由「 7+3 」调整为「 5+3 」、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等,反映中国有意要把严格的防疫政策逐渐放宽,或许能够激发短中期出现消费潮,以缓解目前的内需消费压力,但在官方仍继续坚持清零路径以及近期 确诊案例 再度创高下,短线疫情冲击仍难以缓解

已经是订阅会员了吗? 若您已经是订阅会员请点此登入

年缴订阅送课程
享 M 平方完整服务
无限次图表浏览

一手掌握全球投资
商品的关键指数

独家焦点报告

每月约 6 ~ 8 篇独家
重大事件 / 数据分析快报

研究工具箱

自製关键图表
回测绩效

最专业的宏观社群

用户秘密指标
观点分享

【行情快报】陆股市盈率历史低檔!抄底机会还是价值陷阱? 【行情快报】销量衝高股价却疲软?一次看中国电动车的困局与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