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台湾-PMI制造业细项
台湾采购经理人指数(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Index,PMI)为一综合性指标,每月对受访企业的采购经理人进行调查,针对各项经济活动与上月进行比,并依调查结果编制成的指数,以新增订单数量、生产数量、人力雇用数量、存货,以及供应商交货时间等 5 项细项扩散指数(Diffusion Index)综合编制而成 ,其他参考指标则包括原物料价格、客户存货、出口订单、未完成订单、进口原物料等,均以 50 作为分界点, 50 以上代表景气扩张, 50 以下代表景气衰退。
PMI 重要 5 大细项含义:
1. 新增订单数量是衡量厂商于受访当月所接获之订单较上月之增减变化。一般而言,企业在接获订单后开始生产,然后基于生产投入人力及原物料,亦即聘雇劳工并向上游供应商进货,最后产生销售或库存。因此,新增订单可说是 PMI 组成之五项指标中最具领先性者。
2. 生产数量是衡量厂商于受访当月产出水准较上月之变化。
3. 人力雇用数量是衡量厂商于受访当月聘雇员工较上月之增减变化。一般而言,企业往往视接单、生产状况,再决定投入人力多寡,故人力雇用数量在 PMI 五项组成指标中,较具落后性质。
4. 供应商交货时间是指交货的前置作业时间(Lead time),主要反映目前采购环境偏向买方或卖方市场。一般而言,当景气热络时,订单需求增加,厂商交货前置作业时间将拉长(亦即交货速度变慢);反之,当景气不佳时交货时间可能减少(亦即交货速度变快)。
5. 存货上升或下降通常具有两种经济意涵。首先,当成品销售程度不如厂商预期时,由于备料较实际生产所需多,将使存货水准上升。但另一方面,存货增加也可能源自于厂商对未来景气呈现乐观看法,因而提升存货水准,以因应未来畅旺之生产需求。故此项指标之变化,尚需搭配其他指标综合观察,方能掌握其真正反映的经济意涵。
注:指标编制时已针对 PMI 总指标、新订单、生产和人力雇用等具有“明显且稳定季节性”的指标进行季调,其他两项组成,包括供应商交货时间、存货,由于季节性不稳定故不作调整。其他非扩散指标,包括客户库存、原物料价格、未完成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原物料数量、未来六个月展望,以及产业别等分项指标则均为未经季节调整。
最新数据
-
新订单2022-0736.60
-
生产2022-0743.80
-
雇员2022-0751.50
-
供应商交货2022-0749.30
-
原物料存货2022-0757.90
-
原物料价格2022-0749.30
-
客户存货2022-0759.90
-
出口订单2022-0737.00
-
未完成订单2022-0739.20
-
进口原物料2022-0743.10
建议与回馈